社科院动态

NEWS OF CASS

  • 2023-05-05
    人文科学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在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开展此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举措,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为党中央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承担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准备和学术支撑的重任。作为首批开展主题教育的单位,必须在学习贯彻...
  • 2023-02-17
    人文科学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民族精神,体现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演变中涵养而成的基本价值,是牢固而持久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始终是我们坚定前行的精神动力,是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未来,我们要更加珍惜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 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民族精神从来都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与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孕育出以爱国主义、自强不息、民为邦本、革故鼎新、天下为公等为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懈奋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标识。...
  • 2023-02-03
    人文科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自觉运用和创新发展,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既是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既深刻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也深刻体现了理论来源于人民群众广泛实践的辩证唯物...
  • 2023-01-09
    人文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他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一重大判断,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我们党赢得未来指明了方向。 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党必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没有统一的意志和铁的纪律,党就是一盘散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战斗力,更无法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历经百年征程,拥有无可比拟的历史经验、政治智慧和强大实力,也面临着极其紧迫复杂的发展环境、艰辛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异常严峻的风险挑战。我们只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激发凝聚起9600多万名党员和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历史伟力,承担起引领民族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赢得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全面建设...
  • 12-22 2021
    人文科学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国际社会共同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实现民主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和合共生”“和而不同”,推崇“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鼓励不同制度模式、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交流互鉴。各国应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携手同行,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弘扬民主等全人类共同价值   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反映人民美好向往与追求,昭示历史发展前途和方向。受世纪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冷战思维端倪再现,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人类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迫切,对团结合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真正民主的追求更加坚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
  • 11-29 2021
    人文科学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回顾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着重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一年来党和国家工作,号召全党同志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对做好当前党和国家工作、做好党的二十大准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讲话回望历史、面向未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充满对党的光荣历史的高度自信、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邃思考,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党...
  • 11-27 2021
    人文科学
    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和优势。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和灵魂,以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为己任,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进,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重大成就。深入总结我们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辉煌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100年;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100年;也是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中国学术,从根本上改写中国理论学术图谱和发展进程的100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承担了重要使命,呈现出鲜明特征。 (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中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