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动态

NEWS OF CASS

  • 2023-07-06
    人文科学
    6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科学中心项目(一标段)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河北燕郊高新区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崔建民主持仪式,并同参建单位代表交流座谈。 崔建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考古事业和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参观考古博物馆,出席文化传承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要求,发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启动中国考古科学中心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时代考古事业和文物工作新要求,建设一流考古学科、服务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希望各参建单位提高政治站位,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质量、安全与效率意识,通过密切配合与协作,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施工任务,为推动我国考古事业和文化传承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科学中心项目位于河北燕郊高新区,项目占地99.2亩,总建筑面积10.21万平方米,其中一标段建筑面积为3.06...
  • 2023-06-14
    人文科学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聚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发出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最强音。这在中华文明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行动指南。 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融通中国与世界,深刻把握历史发展逻辑和文化建设规律,系统回答了有关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凝练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
  • 2023-05-05
    人文科学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在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开展此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举措,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为党中央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承担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准备和学术支撑的重任。作为首批开展主题教育的单位,必须在学习贯彻...
  • 2023-02-17
    人文科学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民族精神,体现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演变中涵养而成的基本价值,是牢固而持久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始终是我们坚定前行的精神动力,是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未来,我们要更加珍惜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 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民族精神从来都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与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孕育出以爱国主义、自强不息、民为邦本、革故鼎新、天下为公等为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懈奋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标识。...
  • 07-06 2023
    人文科学
    6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科学中心项目(一标段)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河北燕郊高新区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崔建民主持仪式,并同参建单位代表交流座谈。 崔建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考古事业和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参观考古博物馆,出席文化传承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要求,发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启动中国考古科学中心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时代考古事业和文物工作新要求,建设一流考古学科、服务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希望各参建单位提高政治站位,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质量、安全与效率意识,通过密切配合与协作,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施工任务,为推动我国考古事业和文化传承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科学中心项目位于河北燕郊高新区,项目占地99.2亩,总建筑面积10.21万平方米,其中一标段建筑面积为3.06...
  • 07-12 2022
    人文科学
    7月8日上午,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同日下午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主题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出席主题论坛并致辞,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出席主题论坛。 高翔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的关键环节,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穿乡村振兴的一条主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高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
  • 12-22 2021
    人文科学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国际社会共同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实现民主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和合共生”“和而不同”,推崇“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鼓励不同制度模式、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交流互鉴。各国应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携手同行,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弘扬民主等全人类共同价值   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反映人民美好向往与追求,昭示历史发展前途和方向。受世纪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冷战思维端倪再现,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人类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迫切,对团结合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真正民主的追求更加坚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
  • 11-29 2021
    人文科学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回顾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着重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一年来党和国家工作,号召全党同志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对做好当前党和国家工作、做好党的二十大准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讲话回望历史、面向未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充满对党的光荣历史的高度自信、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邃思考,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党...
  • 返回顶部